提升基层健康服务能力 助力健康中国行动实施
传播热线:010-53320608

经穴救人显奇效!八旬中医技术持有人万米高空书写生命答卷 ——解码中医药应急救治的创新力量

2025-11-14 15:30:10
阅读量:0
来源:编辑部

2025-11-14 15:30:10

近日,海南航空的一封感谢信,让八旬中医专家王艳春再次成为行业焦点。她不仅是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中医药文化分会理事会成员,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2023年其特色技术,成功入选优秀创新健康技术案例,以硬核资质与实战成果彰显专家本色。在西安飞往沈阳的HU7569航班上,她凭借临床经验,在万米高空奋力挽救突发心脏病旅客的生命。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中医药创新技术的实战价值,更以生动实践印证了分会在挖掘推广优秀中医药技术、赋能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新时代中医药发声聚力。


c314bbe2b79c61513a111cf03e8cb3c4


创新技术托底,八旬医者临危亮剑


10月28日下午,结束学术研讨会的王艳春乘坐航班返乡。飞行一小时后,机舱内广播突然响起,询问乘客中有无医生,一位女乘客突发病情。听到机组广播后,王艳春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我是一名中医大夫,能看下患者情况吗?"


她向空乘人员证明身份后,这位八旬老人蹲身来到患者身边,原来是一名女乘客呼吸微弱、脉搏细弱、面青白发暗、四肢冰冷。经询问该患者有心脏病史,再加上患者一些症状,迅速判断患者为"心痹症"。由于未携带针具,她当即启用"经穴急救疗法",在患者胳膊、腿、脚等部位精准定位穴位,逐一按压施救。


奇迹在指尖绽放:点按第9个穴位时,患者发出轻哼;第11个穴位时,患者长长舒气、睁开双眼;十几分钟后,患者紧攥的拳头舒展,开口说话,成功脱离危险。面对致谢,老人只轻声道:"应该的。"十余分钟后,她再次出手缓解患者腹部冰凉症状,婉拒了患者的感谢联系方式,尽显医者淡泊与坚守。


几十年深耕淬炼,创新技术彰显硬核实力


"能在关键时刻出手,靠的是几十年临床积累的经穴疗法经验。"回忆救援经历,王艳春坦言。近年来,针对心肾疾病高发趋势,她潜心钻研经穴疗法在冠心病、心绞痛等急症中的应用,通过优化穴位组合、精准定位手法,形成了这套无需器械、快速起效的创新急救技术,成为她此次高空救人的"底气所在"。


作为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中医药文化分会遴选的优秀创新健康技术持有人,王艳春的技术成果正是分会"挖掘、遴选、推广优质中医药创新技术"工作的生动缩影。分会始终以传承创新中医药为使命,搭建优质技术展示与转化平台,让像"经穴急救疗法"这样接地气、有实效的创新技术走出诊室、服务大众,彰显中医药在应急救治、日常保健中的独特优势。


如今,年过八旬的王艳春依然每日坐诊,将这项创新技术不断优化完善,惠及更多患者。她的实践印证了:中医药创新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扎根临床、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技术;优秀中医药人才不仅是技术的持有者,更是中医药文化与价值的传播者。


协会赋能聚力,为中医药行业发声亮剑


王艳春的高空救人壮举,绝非偶然,而是个人技术积淀与协会平台赋能的双重成果。作为连接中医药创新力量与行业发展的桥梁,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始终致力于发掘一批像王艳春这样"有技术、有情怀、有担当"的行业标杆,推广一批像"经穴急救疗法"这样"接地气、显实效、可推广"的创新技术,为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从临床诊室到万米高空,中医药创新技术正在书写着守护生命的精彩答卷。王艳春的事迹,不仅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医药在应急医疗领域的独特价值,更让社会各界了解到,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中医药文化分会正通过搭建优质平台,凝聚行业力量,推动中医药创新技术转化应用,助力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


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新时代,分会将继续坚守初心,发掘更多优秀中医药创新技术与人才,搭建更广的展示与推广平台,让中医药创新力量不断涌现,让千年国粹在守护人民健康、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绽放更绚丽的光彩,为中医药行业发声,为健康中国赋能!

关键词: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健康中国基层惠民促进工程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北京中企国策信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