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层健康服务能力 助力健康中国行动实施
传播热线:010-53320608

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在北京地坛,赴一场中医药健康文化之旅

2025-05-28 09:08:06
阅读量: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5-05-28 09:08:06

夏日清晨,地坛公园松柏银杏还未抖落露珠,中医药文化的热浪已扑面而来。5月23日,以“弘扬传统文化 共享健康生活——百草飘香润生活,中医药伴您健康行”为主题的第十八届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暨第十七届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在北京地坛公园开幕。

一走进地坛公园南天门朱红色的大门,就已嗅到阵阵药香,沿着路标一路向北,药香渐浓,东西大道与银杏大道两旁,非遗传承区、创新数智区、京津冀特色区、健康服务区、文化市集区五大主题区域的百余个摊位鳞次排开,仿佛步入一幅中医药版的“清明上河图”。

行走在摊位前,切药的“嚓嚓”声、健康咨询的交谈声、趣味知识问答的欢笑声……声声入耳;中药香囊、中药药皂、中药饮品……各类中医药产品琳琅满目。头发花白的老人、打扮前卫的潮人、活泼好奇的儿童、“脆皮”青年、周末休闲的上班族,都来到了第十七届地坛中医药文化节活动现场,畅享这场为期3天的中医药文化盛宴。

据统计,截至5月25日下午6时,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期间参与活动的人数为5.7万人次。而在线上,活动同样反响火爆。截至目前,在第十八届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期间举办的“岐黄论健7日直播”活动与开幕式直播观看总人数达到了115.1万人次。

享健康 中医药健康服务触手可及

“我和老伴每天早上都来这儿遛弯儿,今儿刚好赶上这个活动,走到健康服务区,人还不少,我赶紧来排队看看。”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摊位前,张大爷和老伴儿看见不少人在排队,询问后得知是耳穴压豆体验。

市民体验耳穴压豆。

“这位大爷睡眠不好还伴有糖尿病,看他的舌苔比较黄腻,有齿痕,属于痰湿比较重,加上老年人脾胃的运化功能比较弱,所以我们会选择贴内分泌穴还有脾耳穴等穴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陈自佳一边贴耳穴一边介绍,对症的穴位压痛感较强,可以每天按压3~4次,每次1分钟,保持5~7天。

“挺好,工作人员服务耐心,给我们讲得也很详细,下次这个活动我肯定还来。”张大爷满意地说。

而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摊位前,除了排队体验耳穴压豆的市民,咨询该院明星制剂复方酸枣仁膏和生发酊的市民也不少。“来咨询的上班族和老年人都挺多的,现在年轻人的压力比较大,受到睡眠不好、脱发困扰的比较多。”谈及前来咨询的人群,西苑医院制剂室主管药师房艺童介绍。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摊位前,该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崔民英正在给王大妈把脉。“我睡眠不好,看到这里在开展健康咨询服务便来排队了。”王大妈说,“医生,我睡眠不好,是不是肝血不足啊?要吃点儿啥调理?”崔民英说:“您这属于气机有点儿瘀滞,实际上是气郁导致肝火旺盛,您也会有脾虚乏力气短的感觉,这不是简单食疗就能解决的。”崔民英告诉王大妈,不要自己随便吃药,可以到医院开方进行调理。

市民排队进行健康咨询。

“真是感谢医生,听医生这么一说,我就知道是什么问题了。”王大妈说自己是第一次来地坛中医药文化节,希望这个活动每年能多办几次,给老百姓提供方便。

“这是什么疗法?第一次见。”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现场演示的太极杵针疗法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询问。“杵针疗法是用特制的工具(包括七曜混元杵、五星三台杵、金刚杵、奎星笔),不刺入人体肌肤之内,通过一定的手法(升降、分理、开阖、运转、点叩),刺激人体体表腧穴和特殊穴位,作用于经络、脏腑,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达到治病强身、康复保健目的的一种疗法。”该院针灸二区护士长张耿惠一边操作一边介绍。“这个疗法怎么挂号啊?我改天要去体验体验。”“我也想试试,最近颈椎难受得厉害。”围观市民纷纷咨询起来。张耿惠一一解答市民的健康问题,并建了个微信群以便市民后续咨询。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的摊位前,一字排开的各类中药饮片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甘草、桂皮、薄荷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药材。”摊位工作人员拿起一枚桂皮向市民介绍起了药材的性味与功效。“中药味儿真浓。”路过的市民说,在这里既能学到眼部保健知识,还能了解不少常见中药,自己增长了不少健康知识。

参展工作人员为市民介绍中药。

在京津冀特色区内,河北承德市康养医院、北京市回民医院、北京瑶医医院等医疗机构各具特色,其中北京瑶医医院的目诊令人印象深刻。“刚刚我体验了一下目诊,确实很厉害,他通过我的眼睛就能看出来我睡眠不好。”市民杨大爷说。

“瑶医目诊是医者通过观察患者眼睛来判断整体及各部位的健康状况,从而诊断或预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全息疗法。它根据患者眼睛各部位的形态、色泽、斑点、穹窿及位置结构的动态变化,来诊断疾病所在部位的病变、损伤及机能紊乱。临床上可诊断百余种病症。”北京瑶医医院品牌部工作人员王志愿说。

据了解,文化节期间,健康服务区、非遗传承区、京津冀特色区有40余家医疗机构参与了健康服务,不仅提供健康咨询、用药科普等服务,还设置耳穴压丸、推拿等体验项目,展示特色疗法,让群众能在3天的时间里享受到更加丰富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我在活动中见到了不少之前没听过的疗法,刚才也在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摊位进行了健康咨询,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这活动真不错。”市民罗先生说。

品文化 “老”技艺圈“新粉”

抬臂,摇动竹匾,“唰唰唰”,药丸与竹匾摩擦产生流畅明快的声响,同仁堂手工泛制水丸传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伯阳正在展示手工泛制水丸传统技艺。“手工泛丸制作的基本动作就是推、拉、揉、闯、摔。” 李伯阳口中介绍着制丸步骤,手上的动作也毫不马虎,过筛颠药干净利落。“上完水之后要推拉过来,然后揉,闯的动作幅度比揉的动作要大,给它闯光闯亮,摔就是这样用巧力把沉在底下的药粉甩起来,均匀地裹在药丸上。”在李伯阳的操作下,药粉和水在竹匾中碰撞融合,一颗颗大小均匀的药丸在竹匾中有节奏地旋转翻滚,引得围观的市民纷纷称赞。

“这技术看起来简单,操作起来特别难,我刚才试了一下,真是累,摇不起来。”市民李女士一直对中医药传统技艺很有兴趣,她夸赞道,“这小伙子手法掌握得好,这功夫没十年八年练不出来。”

传统药香和墨香能碰撞出什么火花?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摊位,两名来自法国的游客正在体验用有驱蚊功效的艾芷避秽墨书写汉字。“我们在法国学习了五年中医,非常喜欢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两名法国游客说,针灸在法国很受欢迎,很有效,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希望可以学到更多中医疗法。“Amazing!”随着快门的喀嚓声,两名法国游客手持用艾芷避秽墨书写的“中药”二字与工作人员合影留念,药香和墨香碰撞出了文化交融与友谊的火花。

法国游客体验“艾芷避秽墨”写字。

传统中药炮制切制技艺也在文化节期间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这是我们京帮中药炮制的一套刀具。”北京中药炮制技术博物馆摊位的工作人员刘凯展示了京帮中药炮制手工切制技艺,手起刀落,炮制好的木瓜便以一枚枚厚薄均匀的饮片形式呈现在市民眼前。“叔叔,这个刀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围观市民中,一个小男孩问道。“我们这个刀有个压板,前厚后薄,后面形成一个有弹性的斜坡,通过弹性推料,切出来的饮片就会比较均匀。”刘凯耐心讲解。

北京同仁堂工作人员在切中药续断。

一旁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门诊部摊位也挂出了《内经图》,让市民在排队的同时了解中医药文化。

文化节上,养生功法、养生操也备受市民喜爱。开幕式上,史家胡同小学的学生们带来的《节气经络养生操》将现场气氛推向一个高潮。伴着节奏轻快的乐曲,参展嘉宾、媒体、市民,都跟着学生们动了起来,春分“百汇醒神叩”,处暑“三阴驻颜诀”……抬臂、转身、跳跃,或叩击或拍打穴位,“身上热起来了”“这个动作要抬腿”……现场市民认真跟练,相互切磋。无独有偶,沿着东西大道向东前行,在体元(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摊位前,工作人员正在指导市民习练峨眉功法“金锋抖肘”,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市民们的动作有模有样。“这个招式通过刺激肩胛骨后面的夹脊穴,能够提振肺气。”工作人员介绍。

这样展示中医药文化技艺的摊位在文化节还有很多,从《内经图》到非遗技艺再到传统武学功法,中医药的“老”技艺不止停留在教科书、博物馆甚至影视剧中,更是走到市民身边,圈“新粉”无数。

触科技 数智化让中医药更酷炫

双手轻轻搭在仪器上,几秒钟的时间,屏幕中就显示出身体经络有哪些异常;趴在诊床上,就能体验艾灸“机器人”的艾灸服务……这些场景在文化节创新数智区依次上演。

市民体验中医经络检测仪。

“有道理,很有道理。”正在体验慧医谷中医药科技(天津)股份有限公司中医经络检测仪的王先生频频发出感叹,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排队体验。

“检测仪提示您的体质是痰湿体质,而且是肾虚火旺,胃经有点虚。这个是检测报告,有一些具体数值。”慧医谷中医药科技(天津)股份有限公司大健康事业部总经理武风暴为王先生解释检测结果。报告中详细描述了患者哪些经络失衡,内容还囊括气血津液盈亏度分析、五行阴阳分析、情志状态评估分析、风险疾病预测等十余个项目,甚至还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调理方案。谈及体验经络检测仪的感受,王先生表示,仪器显示的内容与自己的实际情况非常符合,症状描述准确,而且还解释了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

“我们公司的中医经络检测仪基于生物电信息原理,结合现代化电子技术设计,通过检测人体手部十二经络反应点的生物电信息,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人体经络诊断参考报告,并提供人体的健康状态和风险预警,为中医治未病和临床治疗提供客观化数据依据。”武风暴介绍。

数智化不仅在中医诊断上大显身手,还给患者带来了更舒适的治疗体验。王阿姨正趴在诊疗床上体验智能艾灸机器人,机器人的机械臂循着经络的走向在王阿姨后背上方移动。“我非常喜欢这个艾灸机器人。没有烟味,无刺激性;我们老年人经常腰腿酸痛,这个机器给我艾灸完之后特别舒服,要是小一点就更好了,我们就可以搬回家了!”王阿姨开心地说。

山西艾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梁晋州介绍,这款智能艾灸机器人复刻了艾灸治疗的四大手法(悬停灸、雀啄灸、往复灸、回旋灸),还可实现专家艾灸手法学习与复现。操作者只需放入艾条,艾灸机器人可完成自动点火。明火艾灸时可根据烟雾情况进行调节,保持舒适无烟的艾灸环境。

此外,深圳问止中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在活动现场展示了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中医大脑”,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则将十功能自动煎药机搬到了展区中,北京志诚中医传播交流中心的健康状态辨识系统也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体验……

“我觉得咱们国家的中医药发展得太快了,比如刚才的艾灸机器人、远程号脉等,如果能走进社区,大家该多享福啊!我很少参加这样的活动,这是第一次,但没想到中医药也能这么‘酷’。”李阿姨真切的感受为创新数智区做了最佳注脚。

逛市集 中医药文化与生活美学相融

喝着养生茶饮,挑选中药耳饰、手串等自己喜爱的中医药文创产品;参与有奖问答,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打卡通关文化节,还能抽取丰富的奖品……丰富的市集活动,为地坛中医药文化节锦上添花。

答对一个中医健康知识,就可以抽取一个奖品。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门诊部摊位传来阵阵欢笑声,好不热闹。这是市民正在参与有奖问答活动。“您好阿姨,我要考考您,湿气重的人适合吃什么?”“山楂、薏米仁,还有赤小豆吧。”“真棒,答对了,请您抽取奖品,是个中药泡脚包,恭喜您。”

参与活动的金阿姨是个中医药迷,已经是第3次来地坛中医药文化节了,她感触颇深。“我觉得这届文化节更加丰富了,健康咨询的医院更多了,有很多可以体验的项目,宣传也很到位。我最喜欢这次非遗项目的展示和互动体验项目,还有很多值得信赖的产品可以购买。”金阿姨说,希望文化节越办越好,能有更多的专家来做健康咨询,给老百姓带来更多实惠。

“我们设计这些活动的初衷就是希望市民能够积极参与并学到知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门诊部摊位负责人王金凯表示,这种形式可以更直观地让市民在娱乐中了解中医药文化和知识。

中药香囊、《中国中医药报》文创帆布包、同仁堂酸梅汤……北京大学的侯同学手里满是在文化节上淘到的“宝贝”。“我第一次来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这种市集的形式很好,有各种不同的摊位,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中医药需求。”侯同学说,她体验了耳穴压豆、搓芝麻丸、中医药健康知识问答、辨识中药材等活动。“我最喜欢中医药健康知识问答,让大家在游戏的同时学到了健康知识。我答对了问题还获得一个中药驱蚊香囊。”侯同学开心地说,有这样的机会还会再来。

“我们这里有黑芝麻手工搓丸体验,并赠送自己搓好的黑芝麻丸。”不少市民循着黑芝麻丸浓郁的香气聚集在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的摊位前。“我们这个黑芝麻丸成分由黑芝麻、黄精、蜂蜜、桑叶等组成,有乌发、补肾的功效。”该摊位工作人员一边介绍一边搓丸,市民纷纷上前体验。

本草印象(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摊位的中药洗发皂、洗脸皂,北京长春堂顺时而饮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摊位的二十四节气养生茶、冷泡茶,同仁堂集团摊位的古法酸梅汤,北京金象复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白塔寺药店的书签、合香手串、冰箱贴等文创产品,北京杏林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艾草束,亳州养生会客厅的中药香囊等大健康产品,都成了文化节期间市民逛市集选购的“香饽饽”。

华灯初上,一对情侣拿着集齐所有印章的文化节通关文牒开心地说,完成文化节通关打卡可以抽奖拿礼物,自己抽到了一张康华云图书馆读书卡,可以在线上阅读医学健康、文学经典等各类书籍,非常有意义。据了解,通关打卡的奖品种类非常丰富,有养生保健手册、小风扇、艾灸罐,以及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捐赠的5000张康华云图书馆读书卡等,市民在中医药健康文化体验馆完成最后的通关打卡便可以获得抽奖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中医药报》摊位共发放《中国中医药报》两万余份,往来市民纷纷称赞报纸办得好、活动办得好。

正如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兼),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罗增刚在文化节开幕式上所介绍的,首都中医药近年来发展成果丰硕。通过优化发展布局,服务首都 “四个中心” 建设,强化服务供给,为首都中医药发展注入动力,助力护佑群众健康。

当咖啡杯里飘出中药香,当中医药文创产品成为人们喜爱的潮品,当每个人的心中、家中都有中医药来“点缀”,中医药已完成了从书籍、药店、医院到生活的华丽转变。

关键词: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健康中国基层惠民促进工程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北京中企国策信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