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60名(组)同志被授予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39名(组)同志被授予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其中,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中医医院原院长陈怀炯被授予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宋兆普,湖南省浏阳市骨伤科医院名誉院长江林,云南大理宾川县中医医院名誉院长李伯藩,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雪域大吉利众藏医药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泽珍达日杰(藏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医医院骨一科原主任江阿古丽·艾山(女,哈萨克族)被授予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们的事迹↓↓
陈怀炯
陈怀炯,男,汉族,1944年10月生,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中医医院原院长。
行医六十余载,陈怀炯治疗患者100余万人次。他将祖传诊所和配方无偿捐给当地政府,带出一大批中医骨科专业医疗骨干,推动陈氏骨科医术惠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少数民族地区。
多年来,陈怀炯保持着和衣而眠的习惯,以便随时接诊患者。退休前,他每天工作近12个小时,退休近20年来仍然坚持每天工作7小时。2017年,天全县中医医院成立“名中医工作室”,他带领36名该工作室的医务人员每天诊治门诊患者1500余名。
在陈怀炯的一再坚持下,天全县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挂号费仅收取1元,至今已逾17年。仅此一项,2023年帮助患者节约医疗费用100万元以上。他运用祖传秘方结合现代医药,研制出陈氏膏、散、丸、酒剂系列药物,且药物费用低廉,仅几十元便让许多骨伤患者痊愈。60多年来,他为贫困患者减免费用50万元以上,赠送研发的膏药1万余片。目前,医院已成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年门诊量50余万人次,是“四川省十佳中医医院”“四川省重点骨伤专科医院”。
陈怀炯打破“传内不传外”的祖训家规,先后把家传医术传授给460余名医学骨科后辈。他的核心诊疗技术之一“小夹板固定术”,让很多患者免除开刀手术的痛苦。他在医院增加藏语提示牌,方便少数民族群众就医。他推动医院同甘孜、凉山等地衔接,投入20万元资金开通异地就医即时结报系统。同周边众多医院组建骨科联盟,目前已为少数民族地区培训骨科人才60余人,每年跟班带训少数民族地区的医院骨科人才30余人次。
陈怀炯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四川省道德模范等称号,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宋兆普
宋兆普,男,汉族,1964年3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
宋兆普出身中医世家,恪守“乐善好施、仁心救民”的家风家训,苦修内功、致力创新,坚持以精湛的医术治病救人,在治疗骨髓炎、骨结核、股骨头坏死等骨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深得患者认可。
宋兆普师传祖学,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宋氏中医外科”传人。1992年,家乡脑瘫患儿艰难求医的情况引起了宋兆普的关注,他坚持研读典籍,遍寻方法,苦苦探索,在治疗脑瘫患儿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他带领团队公益救治福利院脑瘫患儿3200余名,让部分孩子回归正常生活;同时救治社会贫困脑瘫儿童7800余名,帮助这些家庭走出困境。他从不让患者家庭多花一分钱,始终对孤寡残疾贫困患者减免医药费,出差在外随身携带银针,对途中遇到的突发患者及时施救。
宋兆普22次赴疆巡诊,接收多名新疆脑瘫患儿到河南免费治疗。同时促成豫疆联手,在和田、喀什地区成立4家脑瘫儿童康复机构。他救治少数民族患儿达7300余人,培训患儿家长和其他新疆群众掌握中医康复技术,使700余名维吾尔族同胞成为合作医院康复师,为民族团结进步与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宋兆普带领团队积极主动支援各地抗疫工作,多次请战参与救治感染者。2023年10月,宋兆普作为河南省“中医关怀团”中医专家成员,走进欧洲为华侨和当地居民义诊,为促进中医药文化在海外推广和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宋兆普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称号。
江林
江林,男,汉族,1952年9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浏阳市骨伤科医院名誉院长。
江林扎根浏阳乡村,继承发扬祖传医术“江氏正骨术”,以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赢得患者的信赖和敬重。
江林出生于骨伤医学世家。他精研医术、诚修医德,不仅继承了祖辈的正骨传统疗法,还结合自身多年进修和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完整的中医理论——气血分布学说,对患者辨证施治。他研发的丹芍治伤丸、治伤药液、活血治伤散等药物效果显著,均获国家专利,并先后研创出“牵引穿针法”“竹弓牵引器”和中西医结合的微创手术等治疗方法。
江林所在的骨伤科医院坐落在湘东的罗霄山脉,在湘赣交界地区。江林医术高超、名气较大,不少大医院都想高薪聘请他去大城市行医,但都被他婉言拒绝。从1969年参加工作至今,无论寒暑风雨,江林坚持每天凌晨4点半出门查房,仔细观察病患伤情变化,与同事们商量安排当天和第二天的手术,近年来每天门诊量超100人次。作为骨伤科医院业务带头人,他定下三条铁律:能门诊治疗的,不住院治疗;能手法复位的,不动手术治疗;能钢针闭合治疗的,不切开钢板固定。
江林牢记“习武防身,学医济世,扶贫救苦”祖训,将“江氏正骨术”发扬光大。2016年,“江氏正骨术”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对于医道传承,他从来不拘泥于门户之见,支持儿子去学习西医,也不把祖传技艺当作父子相授的独家秘诀,医院的每一位医生都可以学习“江氏正骨术”。在第四代传人当中,除了儿子江涛、侄子江永革之外,还有陶功林、黎意丰两位异姓弟子。他成功举办“湖南省中医药专长绝技项目‘社港江氏正骨术’培训班”,编撰出版《江林医案精华》,无私传授自己宝贵的经验。
江林荣获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道德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李伯藩
李伯藩,男,汉族,1940年11月生,中共党员,云南大理宾川县中医医院名誉院长。
出生在中医世家的李伯藩在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建卫生院,创立中医医院,培养中医业务骨干,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为群众解除病痛疾苦。如今80多岁高龄的他,依旧每天为群众义诊。
1963年,为解决山区民族群众看病就医难题,李伯藩主动请缨到宾川县最偏僻的山区拉乌彝族乡建设卫生院。当时尚未通路,李伯藩翻山越岭几十公里来到贫穷落后的拉乌彝族乡,山区群众缺医少药、有病难治的状况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李伯藩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卫生院建好,这一待就是10年。在他和当地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拉乌乡卫生院建起来了,山区群众看病就医逐步得到保障。
1982年,李伯藩创立了宾川县中医医院。在他的带领下,医院不断发展壮大,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为无数病患带来了希望。他培养学生近百人,全部成了中医业务骨干。李伯藩对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经验。前来医院看病的人很多,每年接收门诊达4万余人次。
2000年,到了法定退休年龄的李伯藩拒绝了众多医院的高薪聘请,主动延迟5年退休。2006年退休后,他仍在为患者服务,坚持义诊,分文不取。他先是在家里为群众看病,后来,宾川县成立义诊工作室,他又到工作室为群众义诊,坚持每天上班近8个小时。同时,他的处方只有9到12味药,小处方治大病,为患者大大节省了医药费、检查费。通过电话向他求助的患者遍及大江南北和海内外。
李伯藩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登“中国好人榜”,入选中国“最美医生”。
泽珍达日杰(藏族)
泽珍达日杰,男,藏族,1962年9月生,中共党员,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雪域大吉利众藏医药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泽珍达日杰从医40多年来,义务照顾孤寡老人数十名,为经济困难患者减免或垫付医疗费15万余元。他投身公益事业,拿出全部积蓄创办雪域大吉利众藏医药学校,坚持福利办学、免费教育,靠夫妻二人退休金和诊所收入维持学校日常开支,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为藏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泽珍达日杰参军入伍后,因为懂汉藏双语,又有藏医基础,被分到了部队医务部门,成为一名卫生员。4年军营生活,将泽珍达日杰锤炼成了一名优秀的军人,也让他坚定了从医造福家乡的信念。退役后,泽珍达日杰选择留在牧区,为当地牧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从医以来,泽珍达日杰接诊患者超过50万人次,义务巡诊行程近30万公里,为牧区群众捐赠医药物资价值超过20万元。
泽珍达日杰发现培养人才是解决牧区缺医现状的关键,2002年8月,他辞去稳定工作,拿出家中全部积蓄,创办了果洛州雪域大吉利众藏医药学校,坚持福利办学,实施全免费教育。以“传承技艺、帮扶脱贫、实现自立、贡献社会”为目标,为2000余名来自青海各地及西藏、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的贫困孤残青少年提供免费就学机会,培养出藏医药学专业技术人员950余人;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4000余人次。
泽珍达日杰荣获全国少数民族医药工作表现突出先进个人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江阿古丽·艾山(女,哈萨克族)
江阿古丽·艾山,女,哈萨克族,1965年11月生,无党派人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医医院骨一科原主任。
江阿古丽·艾山坚持为边远的农牧区送医送药,累计接诊病患10余万人次,出诊千余次,行医路程达十几万公里;她无私奉献出祖传接骨、正骨疗法秘方,让很多国内外患者得以康复。
江阿古丽·艾山出生在尼勒克县一户普通牧民家。一天,江阿古丽·艾山摔断了锁骨,当晚,她的爸爸赶紧叫来姑姑。姑姑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帮她复位、固定、上药。江阿古丽·艾山说,她当即作出跟姑姑学习正骨术的决定,要让传统接骨、正骨疗法解除更多患者的痛苦。从那以后,每逢寒暑假,她就住到姑姑家去学艺。
江阿古丽·艾山在传统正骨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研制了加力尕尔什粉、蛋清混合应用剂、玛瑙膏等医药膏。2016年,76岁患者卡迪·阿布都尔拜因摔倒导致小腿粉碎性骨折,她了解到老人经济困难、就医路程较远等情况后,决定利用休息时间上门服务。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无论刮风下雨还是节假日,她都坚持到患者家中为其换药、治疗,直至患者康复,从无怨言。如今,她的接骨、正骨疗法不仅在当地独树一帜,而且还吸引周边国家的骨伤患者慕名而来。由于常年在射线下复位和高强度工作压力,她患上了甲状腺肿瘤、腰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等病症,但她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使命,2020年退休后,又返聘继续在医院诊治患者。
江阿古丽·艾山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最美医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道德模范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登“中国好人榜”。